第15版:程乡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本版标题导航
第15版:程乡
2023年10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仁居红军街 永不消退的红色印记

图\文 朱双玲

平远县仁居镇是一座古朴的小县城,1562年设置平远县时,始为县治所在地,直至1952年。在城区一角,有一条狭长的老街,这里拥有丰富的革命史迹和红色资源,有9处已被列入省、市、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以仁居老东门街谢屋红军标语和咸宁为主的革命旧址群通过红军街串珠成链,真实地展现了当年红四军在平远县城(仁居)驻扎期间开展的革命运动,包括广泛宣传发动群众、扩大工农武装、全面开展土地革命等,是党史学习教育、党员群众了解红色历史的“活教材”,是仁居镇重点打造的“重走红军路、聆听红色事、瞻仰旧址群、品尝行军餐”红色经典路线。2020年被市认定为红色革命教育基地。

谢屋红军标语 见证红四军三进平远的“活化石”

老东门街谢屋红军标语位于仁居镇仁居村东门街10号谢屋。该屋建于民国,坐东南向西北,三进三开间,方柱、柱间、厅门设雕花屏风,起分隔空间和装饰作用,泥砖墙,杉木顶架,瓦块天面,是典型的二层客家围建筑。走进屋内,可见“拥护苏维埃政府政权到底”“穷人不打穷人”等标语遍布中厅及上天井南北厅墙面批荡层等处。

1930年5月14日,红四军第一纵队1000多人在司令员林彪的率领下,由寻乌分兵至平远。红四军在当地的18天里,谢屋被作为后勤处使用。其间,红四军宣传员开展革命宣传,宣传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帮助人民群众认识红军,用墨汁在当地民房墙上、老屋祠堂内的壁上,书写了大量的标语口号,以此开展政治宣传。据考证,全省保存完整、字迹清晰、内容不同的红军墙标共304条,其中,平远有123条,主要分布在八尺、河头、仁居、东石等乡镇,仅仁居就有114条墙标。因此平远仁居被省博物馆誉为全省保存最多最集中的红军墙标群。

这些红军标语言简意赅,朗朗上口,感召力强。当时作为一种宣传武器,在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发动群众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墙壁上的红军标语,有宣传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性质、纲领及政策主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本质,维护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商人利益,宣传国际共运,发动工农群众暴动,开展土地革命等内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促使革命的烽火在平远热土上迅速燃烧。

如今,老墙上的那些口号、标语见证着那段岁月。“取消苛捐杂税”“打倒土豪劣绅”“拥护苏维埃政府政权到底”……这些绽放着历史光芒的红军标语,就像铭刻在平远大地上的红色印记,熠熠生辉,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留在平远永不磨灭的印记。

民国时期,东门街谢屋还是严应鱼的当铺,土改时分给一谢姓人家使用,在研究红四军转战平远、驻扎仁居的革命历史、开发红色旅游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咸宁街

再现红四军三进平远的峥嵘岁月

咸宁街是古时进仁居城必行的古驿道,因为当年红四军曾在这条路走过,也被当地群众亲切称为“红军街”。1929年,军长朱德、前委书记陈毅、参谋长朱云卿等率领红四军第一、二、三纵队在江西寻乌的岑峰、大田一带休整补给后,两进平远,第一次是红四军战略转移到该地,并召开统一思想会议,即全委会议;第二次来到平远时,曾在仁居镇驻足三天两夜,政工人员在沿街张贴标语进行宣传,朱德也在此进行了多次演讲。而红四军第三次到平远,是在1930年的5月14日,根据1930年元旦召开的古田会议,从江西寻乌分兵平远,在此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

为还原红四军三进平远的历史,仁居镇邀请广州美术学院的师生,用图画形式在两旁墙壁画上墙画,生动展示红四军三进平远的故事。另外,墙上还附有很多红色电影的二维码,通过微信扫一扫可以看到很多红色电影,比如《红色娘子军》《闪闪的红星》等。对研究红四军转战平远、开发红色旅游以及了解红色文化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平远红军街所反映的红色故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而进行的艰苦卓绝斗争的一个缩影。红四军在此地影响深远,为革命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今,烽火已经远去,那段红色的记忆却不曾消散。作为平远县红色旅游的代表景点,仁居红军街迎来送往了一批又一批的游人,那满墙满屋镌刻的红色记忆,就像传唱的革命歌谣,纵使时光流转,永远不会被忘却。

 
 
下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