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下一版4
本版标题导航
第1版:要闻
2023年8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耕杏坛育英才 甘将青春谱芳华
——嘉应学院110周年系列报道之优秀校友篇
嘉应学院86届校友高妙添。
嘉应学院87届校友孙伟琼。

●本报记者 吴海清 林婉萍

嘉应学院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办学以来,学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培养了30多万优秀学子,特别是为梅州市乃至全国基础教育输送了大批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人才。近日,记者连线采访了两位深耕教育战线数十载的嘉应学院86届校友高妙添和87届校友孙伟琼,了解他们的求学经历以及与教育结缘的故事,畅谈嘉园情怀。

忆往昔

嘉园传薪火 启智人师心

“我最开始当老师的想法并不强烈,是在嘉大的那段求学经历把我引到这一‘道’上的,没想到越干越放不下。”“以前从没想过自己会当老师,我是来到嘉大后才有了教育情怀。”谈及母校嘉应学院带来的影响,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党委书记、特级正校长高妙添和深圳市华中师大龙岗附中党委书记、特级正校长孙伟琼都笑着感慨道。

如今,高妙添和孙伟琼均已临近退休的年龄,而就是这两位原本对教师职业并不感兴趣的人,却从大学毕业踏上教师岗位开始,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躬耕教坛将近40载,把一生中最宝贵的青春时光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究其原因,还得从他们在嘉园的求学时光说起。“二十世纪80年代,我们在读时嘉应学院是叫‘嘉应师专’,当时学校不大,整个学校大概500人,每个班也就两三十个学生。学校建筑全都是低矮的瓦房,我们睡觉只能挤在大课室里睡,教学环境很简陋。”回忆起求学故事,两位校友打开了话匣子。

办学规模小、办学条件艰苦成了许多从“嘉应师专”走出的学子共同的记忆,但是学校老师们爱生如子,一心扑在教育上的精神却深深影响了他们大半辈子。

在高妙添记忆中,每当下课路过教师办公室,老师们不是在伏案备课,就是与学生探讨问题,课余时间也时常去宿舍和他们聊天,周末时还会把他们带回家。“我们经常十几二十个学生就围坐在一起,在老师家里看电视,一起吃饭、聊天,那种感觉现在回忆起来仍然特别温馨。”

“老师们和学校领导都具备了精深的专业知识,一直‘严要求、高标准’来抓我们的学习,所以我们这一批走出的师范生基础都打得非常牢固。像我们政史系学生在大学时学的政治理论、资本论、哲学、世界历史、中国历史等内容,我现在依然记得非常清楚,而老师们所教的做人道理,所传递的‘教书育人’精神我至今仍受用。”对于孙伟琼来说,在嘉园三年的所学所获,让他受益终身。

看今朝

传承行知路 反哺教育情

在老师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影响下,高妙添和孙伟琼感受到了“教师”这个职业的价值和意义,老师们的一言一行也指引着他们树立起终生潜心教育和服务教育事业的理想。从嘉应师专毕业后,他们分别被分配到丰顺县球山中学和梅县区梅江中学任教,正式开启了从教生涯。

数十年间,高妙添和孙伟琼先后在梅州及深圳多所学校任职,实现了从乡镇学校到城市学校,从普通教师到校长的跨越,收获了满满的荣誉。

近年来,高妙添荣获“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连续三届获评广东省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被评为广东省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顾问、深圳市教书育人模范、深圳市首批“十佳校长”、深圳市名校长,还获得了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章;孙伟琼则获评广东省基础教育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名校长、深圳市首批特级正校长、深圳市十佳校长、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并获得了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章……一个个头衔、一项项荣誉的取得,见证了他们从教以来为教育事业付出的心血。

无论环境、角色如何变化,他们始终谨记母校谆谆师道,保持育人的拳拳之心,坚持爱生如子、诲人不倦,多年来还积极参与梅州市各级教育部门或者嘉应学院组织的各类研修、培训活动,发挥“传帮带”作用,与我市广大教师和校长分享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经验。

“近年来,我也欣闻嘉应学院教育成果丰硕,衷心希望母校越办越好,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质量人才,以高质量教育成果助推梅州高质量发展。”高妙添说。

如今的孙伟琼仍坚持在学校上课,给予学生引导和启迪,帮助他们实现自我成长。他认为,这不仅是他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母校给予他的精神传承。“我有空也时常约上友人回嘉应学院看看,看到母校环境变化很大,办学实力也日渐雄厚,很是欣慰。”孙伟琼说,他将手捧热忱心,无怨无悔誓将教育事业进行到底。

 
 
下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