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梅花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本版标题导航
第7版:梅花
2023年8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容有余年

□黄启键

随着岁月的增长,年纪相近的人可以找到共同的话题。

那是个周末的早晨,散步到小区外遇见从小广场唱歌返回的良兄。我知道他退休几年来,每天保持两项活动:唱歌、练书法,偶尔打乒乓球、散步、约个饭局,生活悠悠。

交谈中引出了“从容”的话题。他说,他现在衣食住行无忧,退休后早无职场烦恼,内心平稳踏实。并非事事满足,但在不断地简化生活的同时,自我和解,随心而行,坦然自洽。

他生长在20世纪50年代末,对物质的贫乏深有体会。在农村耕过田,后来又参加高考学习农业,成长为一名基层干部。不懈努力、不断进步,担任一个县的副职,迎来人生高光时刻。但是,他在不惑之年放弃被看好的仕途,选择到改革开放的前沿工作,成为国企经管者。有舍必有得,他说不后悔选择挑战自我的道路,也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他认为自己是从容的。

从容是什么?显然,从容就是一个形容词,可以形容身心状态。当一个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时,是很难从容的,因此,做到从容是要有生存的基本条件的。现在很多人都衣食无忧,却很难从容。

与良兄坦诚交流中,我承认,我并不那么从容。有时候,时间观念不强,临急临忙卡节点,偶有狼狈之态。常常过于执着认真,过于追求完美,拘泥于细节,自寻烦恼。在某些方面,也还挺在乎别人的评价看法。因此,我觉得自己若想变得从容还有待加强修炼。

不久前在一次茶叙中,友人分享了一位老领导的生活故事。这位老领导已87岁高龄,耳聪目明,精神饱满。老领导说,得益于每天坚持学习,其学习内容是每天抄写人民日报头版主要内容,生怕思想落伍。其次是制定“一级管一级”的家规,在四代同堂的大家族中,各自管好自己的下一代,因此其不为孙辈和玄孙辈过多操心。老领导坦言,自己已大大超过全国平均寿龄,现在只遵医嘱服药抵抗老年性疾病,哪一天归西,都无怨无悔,坦然面对。老领导勤于学习提高、精于运用责任规则治家、笑对生老病死的人生境界,令获得分享的老少大为赞叹。

生活中常有这种现象,本来相安无事的和谐,却因为比较而心理失衡,产生坏情绪,甚至因妒生怨,致关系破裂。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人非圣贤,难免受到不良执念的侵扰。若消化不了现实与期许比较引发的扭曲心思,完全可以拓宽比较的维度。以时间维度作比,感受自己当下较以往的成长与进步;还可以拓宽比较的受众范围,甚至运用自设的幸福指标作标准。清朝沈复在《浮生六记》中有段名言:“将啼饥者比,则得饱自乐;将号寒者比,则得暖自乐;将劳役者比,则悠闲自乐;将疾病者比,则健康自乐;将祸患者比,则平安自乐;将死亡者比,则生存自乐。”如此开朗自得,何来闷闷不乐?

人生在世,感由心生,没有一天不面对各种各样的情绪。克制计较、化解不满,就需要葆有知足常乐的平和心态。“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两千多年前黄石公在《素书》里的谒言并不晦涩难懂,要付诸践行却不容易。我觉得知足之时,便是从容之始。

一个饭局里,听到一番对话。一人正热情地劝另一友人喝酒。这友人不胜酒力再三推辞不果,便正色道:“现在,喝不喝这杯酒是我作主。若喝下这杯酒,便是酒作主了。”听了此话,劝酒者作罢,婉拒者释然。若这友人放弃最后拒绝的念头,逞强喝下过量的酒,可能便是另一番情形。

血肉之躯,有许多欲望,这也是进取的动力。但若放任欲望,不加节制和约束,便反遭其乱、反受其害。人生本自清淡,居不过七尺、食不过一日三餐,所需甚少。不控制食欲,便会付出健康代价;不扼制功名利禄贪念,可能走进万劫不复的深渊;不注重检点自省,生活日常很可能乱象丛生。要使自己不为物质所困、不受妄念所累,自律是良方。无法保持自律,也就难以镇定自如。

一个赶路的网约车司机或快递员,其匆匆行色不见得内心没有劳有所获的从容。蝇营狗苟的名利场追逐,看似风光,不见得不受煎熬。内心不存恶意,不记恨也不怨怼,对人和善、包容,也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自会情志舒畅。在付出与收获之间,多一些换位考量,少一些得失计较,便会大度恬淡。每当矛盾激化、戾气飙升之时,把控不良情绪,节制意气妄为,便是泰然安详。

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明朝养生学家吕坤不经意的“呻吟语”,至今读起来仍有“余味”。因自己一直不那么从容,便觉得从容可贵。我相信,修炼可以提高境界,走出困顿,超然物外。在予与取之间安分做好自己,知足并知止,便会身心俱爽。既宽容待人又严于律己,会心静气闲、乐天知命。

管好时间、把控情绪、淡化欲望、调理心态、节制饮食,生活日常细节里随时可以让自己从容。相处宽厚多一些、筹谋抓得早一些、做事余地留一些,不也是从容吗?而精神内守,不受外界纷扰,自信乐观,自适其适,也就是从容自在。

 
 
下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