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文化公园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本版标题导航
第7版:文化公园
2023年7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傅思林
追忆红色杉坑 军民血脉情深
——走访平远县大柘镇“杉坑事件”遗址
◀陈平向记者显示杉坑附近红色交通线手绘和梅平武工队队长陈玉堂的照片。
(傅思林 摄)
杉坑村陈屋(杉坑事件发生地)现貌 (傅思林 摄)

杉坑村陈屋,一座坐落在梅州平远县大柘镇崇山之中的围龙屋,建于一块芳草萋萋、开满淡黄色花朵的崖坡上,墙角散落的土石展现出历史的陈迹。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曾经是闽粤赣边区人民解放军及梅平武工队活跃的主要据点,也是平远革命史上著名的“杉坑事件”发生地,是挥洒革命先烈汗与血的地方。近日,本报记者走访杉坑村,在现年90岁的红色交通员陈平讲述下,揭开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点燃红色火种

杉坑村是平远、梅县交界的小村庄,这里山多人少、地势险要,进出村仅有两条通道,易守难攻。因此在1946年至1949年间,被梅平武工队等红色武装发展为堡垒村,陈屋就是队员们居住的主要场所。陈平同志仍身体健朗,带记者在陈屋内边看边回忆:当年,青砖铺就的屋堂里,队长陈玉堂和队员们经常跟乡亲们一起煮茶、洗衣;屋后一围大小十余间房,是武工队男性队员的宿舍,每日十分热闹……

“梅平武工队为人民而战斗,是村里的英雄!”熟悉当地党史的杉坑村党支部书记范国龙说,武工队一到村里,就带领村民跟地主谈判,实现减租抗税,把土地还给了农民,之后又吸收了陈裕昌、陈杰兴等村民参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一年不到,村里先后建立解放战争时期全县首个农民协会、集训基地。全村拥护革命热情空前高涨,军民情感血浓于水。全村解放前40多户、180多口人家,家家都是堡垒户。

陈平对这样鱼水之情有切身之感。据陈伯回忆,他虽然是隔壁的超竹村人,但曾在聚星学校(即今大柘中心小学)读书时与队长陈玉堂密切接触。“陈队长是作为我们的老师,潜伏在学校,但很关爱学生。我当时十几岁,很爱学习,但由于家里穷,不得不辍学务农,陈老师得知后,自费给我送来米和钱,还激动地告诉我:老弟,‘天快亮了’,到时我带你去外面读书。”那之后,陈平第一次知道世界上有中国共产党,并成为红色交通员,经常带着情报往返于杉坑、超竹等根据地。

岁月荏苒,杉坑军民多年的浴血奋斗,也在小山村里留下许多红色印记。除“杉坑事件”发生地陈屋外,还有山岭间曾经连接起梅县梅西、平远大柘的梅西红色通道,以及作为杉坑村农民协会旧址的杉坑小学(旧称新民小学)等,迄今皆有迹可循。

打响激烈战斗

一场突袭打破了杉坑军民喜气洋洋的生活。那是1949年4月24日清晨,村口传来一声枪响,惊醒宿营的30多名战士,还有小姑娘竭力呼喊:“快跑!快跑!大兵来了!”原来,国民党反动派秘密得到消息,带领200多人包围杉坑。武工队奋起反击,经过3个多小时敌强我寡的艰苦战斗,以3名队员牺牲为代价,保护部队成功撤离,这就是杉坑事件。据传烈士赖济庭就义前,还厉声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提前响起的枪声和小女孩的警报,无疑是梅平武工队能在“杉坑事件”中提前预警,顺利撤离的原因。据陈平说,那名勇敢小姑娘是村民李玉兰,她原本在田间插秧,远远发现了反动派人马,不顾一切奔向陈屋,边跑边喊。气急败坏的敌人即刻向她射击,万幸没有击中。今年2月11日,范国龙曾带领杉坑村两位班子成员携陈平一起赴梅城看望老同志李玉兰,还用手机视频记录下她对杉坑事件的回忆,她激动地说:“当年我15岁,但一点都不害怕,心里就想着绝不能让敌人把大家抓走。”令人遗憾的是,红色交通员李玉兰已于2023年3月4日与世长辞,享年90高寿。

杉坑事件发生后,随着新中国成立,杉坑村也很快迎来解放,如今的日子更是越来越好,从一座边陲穷乡,发展为景色优美、交通便利的现代化村庄。记者来访时,红色遗址陈屋、农会旧址等都正进行修旧如旧工程。“现在村集体经济好了,村民也逐渐富裕了,大家都想到要把这些曾经见证历史的建筑和资料保护好来。特别是曾经作为农会旧址的杉坑小学,现本体建筑已比较残破,我们正计划今年将其重新修缮,并打造成红色村史馆,承载那段难忘的革命岁月和精神财富。”范国龙郑重地说,这笔珍贵的红色遗产,以及深厚的鱼水情,杉坑人民永远不会忘。

 
 
下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