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家庭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本版标题导航
第7版:家庭
2023年7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母亲教会我 享用终生的二三事

●黄佳锐

我从未忘记母亲对我们兄弟姐妹年少时的教育,她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

在物质匮乏年代,农村每家孩子都很多,多的九个十个,五六个算正常,我家有六个兄妹。因孩子多,父母为了给我们兄弟姐妹增添口粮,除了在生产队干活外,还起早贪黑,开荒垦地种番薯、木薯、花生等杂粮。

小时候我家虽不富裕,但很幸福,我也从母亲身上学到了勤劳持家、孝敬长辈、待客热情的品格。

教会我待客之道

以前大家都很穷,但我家因父母亲勤劳,加上母亲善于持家,我们家是较富有的,过四月荒时,别人家没什么可吃的,而我家有番薯片、木薯粉等各种干粮;过大节日,我家餐桌上总是有丰富的菜招待客人。

但是,过节时,我有时很羡慕别家的孩子,他们家的亲戚少,可以放开吃。而我家亲戚多,如过春节,我们只能在大年三十晚、大年初一两天可放开吃肉,从初二到元宵,有客人来了,餐桌上有肉,但我们都不能吃,客人先吃,等客人吃完,母亲就把肉收起来,准备接待下一批客人用,然后我们小孩才上餐桌吃饭,吃点炒肉的菜。 我母亲说,这叫“捏肚待客”,平时有什么好吃的总要留起来,等有客人来时才吃,否则,客人来了就拿不出东西招待客人了。 小时候很羡慕别人,但长大后,条件慢慢变好,潜移默化中,也让自己学会了待客之道,客人来了,尽自己所能,拿出好东西招待,也是对亲戚、朋友的尊重。

教会我孝敬长辈

父母以养猪、挑担卖柴为经济来源,从山上砍下柴,挑到15公里外的集市去卖。有时会买回一条鱼,不管鱼大鱼小煲一锅艾草鱼汤,母亲总会叫上我阿公、阿婆到我家一起吃。老人的碗上都会有大块少刺的鱼肉,而我们兄妹就一人一片鱼肉,父母碗上则很少甚至没有鱼肉。不管有什么好吃的,他们都会先拿给老人。他们一辈子有颗孝敬长辈的心,也用自己的言行深深影响着我们,教会了我们怎样孝敬长辈,尊老爱幼。

有时看到村里有不孝敬长辈的,母亲总会教育我们“要前贤教后贤 ”,当时听了只是懵懵懂懂,后来才深刻领会这话的含义:“你孝敬你的长辈,让你的孩子学习了,以后你的孩子才会孝顺你。反之,你不孝敬你的长辈,你的孩子也一样不会孝顺你。” 都说教育孩子的路上,需要言传身教,而我从母亲的身上更深刻体会到:身教的效果比言传远胜一筹。言与行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行动是给孩子最直观、最可信、最有效的教育,特别在自己为人母后,更懂得身教大于言传的意义。

教会我与人相处之道

家里兄弟姐妹多,常出现东西少不够分的状态,平时家里杀一只鸡,煲一锅鸡汤,阿公阿婆每人一只鸡腿,我们兄妹每人有1至2小块鸡肉。如果肉不多,就用大碗盛出放在桌上,我们兄妹总是夹一块吃了,一般不会再去夹第二块,都会相互让着吃,不管东西再少,碗里总是有多,这就是客家话说的“相让让,去有丈(即谦让到有剩余)”。 母亲常说:“买三斤肉一家吃有余,买一斤肉也有余,蒸两只水鸡蛋也有剩余。”到后面的一点点,总是要母亲分到较小孩子的碗里。

母亲的一生,是平凡普通的,但在我们兄妹内心却无比伟大。她培养出懂谦让的我们,有事总是抢着做,有好吃的总会让给对方,很少计较。这使我们兄妹几个不管去哪,都人缘好,容易融入团队,能过得快乐。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