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世相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本版标题导航
第7版:世相
2023年5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偷”米卖钱买小人书

●陈赞发

小时候,精神生活跟物质生活一样贫乏,于是,看“小人书”(连环画)就成了我们小孩子最渴望、也是最主要的充实精神生活的方式。那时候,别的小伙伴看“小人书”,大多是把注意力放在那“好看”的图画上,而我的兴趣却主要集中在文字里,通过阅读那些生动的文字,领略到故事的精彩。

当时,一本小人书的价格一般在3毛钱左右。对于如今的小孩子来说,别说是3毛钱,就是3块钱,那都不在话下。然而,对于那时的我们而言,别说是3毛钱,就是3分钱,都可能拿不出来。因此,为了能买到自己喜欢的小人书,只能努力攒钱与“筹资”。攒钱的方式,就是把父母亲或其他长辈过年给的“压岁钱”,以及平时偶尔得到的丁点零花钱积存起来;而“筹资”,则是通过捡蝉壳、种蓖麻,以及卖一些废品等“自力更生”的方式来进行。为了能得到自己心仪的小人书,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极尽自己所能。

然而,再努力地攒钱与“筹资”,还是难以满足购买小人书的需要。有时,在新华书店里发现有新到的、自己极想买回的小人书,而口袋里的“备用金”却远远不够或根本没有。于是,在不能也不敢向囊中羞涩的父母亲要钱买小人书的情况下,只能把手伸向了家中的米缸——瞒着父母亲在书包里装了米卖给圩镇上的“午伙”店。那时,1斤大米换来的钱,就跟买一本小人书的钱差不多。事实上,每当自己揭开米缸盖,打算“偷”米去卖时,看着里面显得并不多的米,想到父母亲劳作的艰辛,实在是有点儿难以下手,然而又抵挡不住摆在新华书店里的小人书的巨大诱惑力,最终还是一次又一次地把手伸进了米缸……

读五年级时,就像现在有些小学生沉醉于网络游戏一样,我对小人书也是痴迷到连上课都要在桌子底下偷偷地看的地步,为此严重影响了学习,导致成绩滑坡,此事被班主任如实地写到《家庭报告书》上。慈祥的父亲看了《家庭报告书》后,只是云淡风轻地“批评”了我一句:“儿子,老师说你上课偷看小人书喔,这可不好哩。”也不知为什么,父亲当时特有的批评方式,虽是和风细雨,甚至连“风雨”都说不上,却不但让我能心悦诚服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铭记至今,终生难忘。

如今,小人书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然而,当年看小人书的种种情形,却珍藏在我的心底。慈祥的父亲也已离开我多年了,而当年他因我上课偷看小人书而“批评”我的话,却时常在我耳边萦绕回响。

 
 
上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