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版:寿乡蕉岭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本版标题导航
第9版:寿乡蕉岭
2023年4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蓝坊镇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撂荒地上土生金 百姓增收有门路

高场村撂荒地种植白及,推动土地增值、村民增收。(汪敬淼 摄)

●丘琼 蕉新宣

一场春雨过后,空气格外清新,湿润的泥土散发清香,蓝坊镇高场村刚栽下不久的白及吸足了雨露,欣欣然舒展开身姿。“好啊,撂荒地又用起来了!近期雨水连连,我天天都会到基地走走,看看苗子。一想到未来采收的场景,我便精神抖擞,干劲十足!”村民钟迎春笑道。

近年来,蓝坊镇坚持党建引领,激活内生动力,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引进、发展特色产业,让撂荒土地“生金聚银”,推动土地增值、村民增收、产业增效。

沿着蜿蜒的村道走进高场村撂荒地复种白及基地,记者看到,田间翻耕的土地整整齐齐。很难想象,几个月前这里还是荒草丛生的撂荒地。“作为跟土地打交道的农民,最见不得荒地,这些年一看见满是杂草的撂荒地,心里就难受。”站在田埂边,穿着塑胶套鞋,高场村党支部书记张庆灯向记者讲起白及田“蝶变”前的过往。

“土地撂荒的主要原因就两个,劳动力不足和土地产出不高。村里的撂荒地八成以上属于‘望天田’,这些土地高低不平,大小不一,零星分布,无法规模化发展,单一水稻种植无法获得很好的效益,加上村里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只有老人小孩留守村中,劳动力不足,一些土地更是无人问津。”张庆灯坦言,土地没有产出,没有好的效益,群众自然不愿种。

改变始于去年7月。蓝坊镇为有效改变土地撂荒状况,盘活土地资源,最大限度提高耕地利用率,通过强化党建引领,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由村到户到地块的工作台账,全面摸清撂荒地“家底”,并依据“一地一策”统筹制定撂荒地复耕利用方案。同时,积极组织镇村干部进村入户向群众宣传耕地保护及惠农政策,大力推动土地流转,重点发展集体代耕、大户代耕等多种复耕模式,因地制宜引进特色农作物,切实增强群众耕种撂荒地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让撂荒地变“希望田”。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需特色。“我们高场村边坡地多,地理、气候、水质等环境,十分适宜药材生长。在镇党委以及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支持下,经过前期对接,我们引进了广东芨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发展白及种植,有了产业进驻,就能带动就业促进村民增收。”张庆灯说。“在这里种白及,一天收入120元。既能顾着家也能挣着钱!”钟迎春接过话茬说,自从引进白及产业后,她也变身为“工薪”一族。

“因为看中‘长寿乡中乡’的生态资源优势,我们一期在高场村共集约了200亩土地,这批种植的苗子今年就能开花,4年便能进入丰产期,其中1亩地大约能产出鲜品2500公斤,干品400公斤,按现在的市场价估算,每亩产值近10万元。”广东芨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钟晓滨介绍,接下来将依托高场村白及种植基地,辐射带动周边村镇种植,并不断延伸拓展白及产业链,全力建设珍稀南药白及种植基地和应用产业园。

为让撂荒地真正“活”起来,仍需久久为功。“土地不撂荒,发展有希望。今年我们在高场、石中、石湖、高思等地解决了500多亩撂荒土地复耕问题,主要种植玉米、仙草、白及、蔬菜等作物,推动100多名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促进农户和村集体经济增收,为蓝坊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蓝坊镇副镇长曾劲锋表示,接下来,蓝坊镇将持续巩固撂荒地复耕复种成效,继续探索撂荒地整治长效机制,引导农户向效益高的企业、项目进行土地流转,激活农业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赋能增色。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