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时评·体育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本版标题导航
第7版:时评·体育
2023年4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树生态葬新风关键在转变观念

■ 刘燕花

4月3日,兴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兴宁市民政局、兴宁市殡仪馆、新陂镇先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开展了2023年兴宁市骨灰树葬活动仪式,共为16位先人骨灰进行节地生态免费树葬。据统计,2015年至今,兴宁市已为47位逝者提供了生态安葬服务。(详见《梅州日报》4月5日第9版)

生态葬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它是在逝者遗体火化后,不修墓穴、不垒墓碑,对骨灰进行树葬、草坪葬、花葬等不占地或少占地的生态处理。生态葬不仅节约土地资源,而且绿色环保,成本低,也让逝者在鲜花簇拥、绿树成荫中安息,符合“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契合当今生态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近年来随着文明祭祀宣传不断加强,以及民众观念的转变,文明殡葬、文明祭祀新风在梅州大地蔚然兴起。

不过,应该看到,生态葬越来越受一部分公众的认可,但与号称“死不起”的高价墓地相比,仍然处于“下风”。究其根源,还是“孝莫重乎丧”的传统观念在作祟。有的人认为,不厚葬逝者,就会被议不孝顺,面子上挂不住;有的人认为,生态葬让逝者“死无葬身之地”,生者又不能扫墓、祭奠,难以庇佑泽被子孙,心理上难以接受。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破千年隆丧厚葬习俗,树生态葬新风,转变观念仍是关键。相关部门仍需勤练内功,驰而不息加大创新宣传,大力提倡“生前多些关爱,逝后少些攀比”,让“厚养薄葬是为孝”理念深入民心,使“尊老爱老、孝亲敬老”的千年传统美德融入现代文明,与时俱进地得到正确阐释。同时,也应平衡公众需求与社会利益,让相关惠民利民的生态葬配套服务及时跟上,让公众踊跃响应号召,光荣选择生态葬。当然,也要加强生命教育,让公众科学对待生命个体,坦然接受生命“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的自然科学规律。

诚然,推进生态葬不可能一蹴而就,仍需久久为功。我们必须持续培育公众“尊重生命、保护生态、传承美德”的文明殡葬新风尚,做实殡葬改革这一民生工程,让生态环境得以修复,人与自然得以和谐共生。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