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体育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本版标题导航
第6版:体育
2023年3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历尽风霜今犹在 幽幽古道向新生

平远县中行镇官坑古道。(梁静 摄)

●本报记者 叶子通

通 讯 员 张 畅

梅州地处粤赣闽三省交界,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明清以来的客家文化中心,古驿道资源丰富,它既是客家先民的迁徙之路和客家山区连接海上丝绸之路、华侨“下南洋”的重要通道,也是历史上传统商贸要道和兵家要道。

目前,我市各县(市、区)有古驿道线路20条,总长度1846公里,其中陆路15条,总长度1219公里,水路5条,总长度627公里。在这些古驿道中,既有平远县八尺镇角坑村和梅州岃的“寻乌调查”红色文化古驿道,也有明末以来客家人出南洋的松口水陆华侨文化古驿道,以及列入我省南粤古驿道重点线路的大埔三河坝—潮州饶平麒麟岭古驿道和梅州兴宁—平远“粤赣盐米商贸”古驿道等。沿线历史人文资源丰富,共有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51个,其中叶剑英故居、父子进士牌坊、谢晋元故居、丘逢甲故居、人境庐和荣禄第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过境迁,古驿道逐渐丧失了交通功能,一度消失在岁月尘土中。近年来,广东省通过“驿道+”的措施,实现了乡村经济的振兴,创新探索出了一条乡村振兴新路。

通过活化利用,整合资源,使古驿道走上新生的发展之路。为保护利用好古驿道沿线丰富的资源,充分挖掘梅州市古驿道文化内涵,发展文化、旅游、体育、生态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2018年我市出台了《梅州市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各级各部门在保护古驿道本体基础上,通过充分挖掘、梳理、整合沿线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加强古驿道与沿线资源的活化利用,把古驿道与美丽乡村建设、全域休闲旅游、户外体育运动等有机结合,把名镇名村、古村落、贫困村、自然文化资源等串珠成线,以道兴村,助力乡村振兴。利用“古驿道+旅游”“古驿道+文化”“古驿道+体育” 等交叉融合,整合“古驿道+”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绿色富民产业。探索出乡村经济振兴与挖掘南粤古驿道的多元经济价值结合新路径,成功激活了乡村的“内在造血机能”,拉动了古驿道沿线交通、各种产业的发展,推动了乡村经济振兴。

最近,本报组织“南粤古驿道踏春行”全媒体采访活动,先后走进平远县八尺镇梅州岃古驿道、兴宁市大坪镇十二肩岭古驿道、五华县岐岭镇皇华村大眉山古道、大埔县中央红色交通线(南方线粤东段)、梅县区松口古驿道等10条古驿道,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每条古驿道的新变化、新气象、新成效。

近年来,在省、市政府的持续关心下,省自然资源厅的持续指导下,梅州古驿道得到有效保护和进一步活化,一条条沉睡在梅州大地上的古驿道被重新唤醒,迸发时代新活力,释放经济、生态、文化、体育、旅游等多重价值。这不仅整体提升了南粤古驿道品牌价值,增强广东文化软实力的整体性与系统性,还提升了梅州的历史文化底蕴、城市形象,彰显梅州城市的魅力。而它们的活化利用,也将为我市全域推进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牵引带动全市高质量发展产生一定的作用。

梅州部分古驿道简介

中央红色交通线 (南方线粤东段)

中央红色交通线(南方线粤东段)位于大埔县青溪镇。大埔交通中站下辖多宝坑、铁坑、伯公凹小站,棣萼楼等中转站及多个联络点。大埔辖区内交通线为坐大船沿韩江而上到大埔,再改乘小船到青溪;经过多宝坑、伯公凹、铁坑、桃坑等地,到达福建永定县,进入闽西苏区,全程超过100公里。这条交通线虽经中央苏区多次残酷的反“围剿”战争,但始终保持安全畅通,被誉为“摧不垮、打不掉的地下航线”!

十二肩岭古驿道

十二肩岭古驿道位于兴宁市大坪镇金坑村,总长约7.6公里。古道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曾经是兴宁客家人挑盐、担货去江西的必经之路。十二肩岭古驿道不仅是南粤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当时支援苏区的重要通道,物资通过此路运送到江西,为支援中央苏区中发挥过重要作用。1930年5月毛泽东在安远、寻乌、平远做群众工作时写下的《寻乌调查》中,提到了这条古驿道。

梅州岃古驿道

梅州岃古驿道位于平远县八尺镇,由于地处赣州与梅州交界处,是古驿道通往梅州的必经之路。古道宽约1米、长约4千米,是平远现存的红色交通线之一,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物资输送的“密道”,为赣南苏区输送食盐和药品。在沿途的角坑村马栏铺,朱德率领的红四军曾于1929年从江西翻越梅州后在此处歇脚,红军政工干部刘万青发表演讲。

余里古驿道

余里古驿道位于大埔县三河镇余里村,全长5公里左右。三河坝战役后,起义军曾取道余里古驿道,向饶平转移。沿途仙人泉、禄蜂亭、仙人脚印、余里塔、快英桥、水口宫、伯公龛、红军战地医院等自然人文景观与历史遗址星罗棋布。

松溪古驿道

松溪古道位于平远县差干镇,是客家人南迁程乡、潮汕的必经之路,迄今1600多年历史。石砌路全长6公里,路宽约1.7米,上通江西,横接福建,可谓“一线牵三省”。明清时期,松溪古道已是“粤盐赣米闽茶”的重要栈道。1929年6月,红四军由赣南前往闽西根据地时曾路过沿线的“可也亭”,所以该亭也被称为“红军亭”。

松口古驿道

松口古道位于梅县区松口镇。明末清初,松口港成为客家人移居海外的第一站,也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经过几千年的历史,位于松口镇的古道大多保存完好,其中,始于小黄渡口,经黄渡到达横洞村的清代驿道,是松口镇过去最重要的陆路通道。这条驿道全长约2.5公里,沿途有上步码头、上新坞码头、三沙码头、轮渡码头四个码头。

大眉山古驿道

大眉山古驿道位于五华县岐岭镇皇华村,是广东15处南粤古驿道重大发现之一。古道铺筑于乾隆初年,由岐岭街口铺筑至黄狗峎,成为长乐、龙川两地往来的重要官道和商道。该线路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解放战争时期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沿线也涌现出张鼎汉、蓝虎彪、赖燕如等革命历史人物与英雄事迹。

梅埔古驿道

梅埔古驿道位于梅县区城东镇,经过城东、丙村、雁洋、松口再到大埔。海丝古道是梅埔古驿道的其中一段,是旧时丙村、雁洋、松口通往梅城的驿道。叶剑英元帅去东山书院读书走的正是这条道路,也是当年人们前往松口下南洋的必经之路。

大黄村古驿道

大黄村古驿道位于梅县区松口镇,全长约1.5公里,是见证了当地商贸繁荣的交通运输要道。该驿道由几万块光滑的鹅卵石铺成,一直铺到了S223线旁边。沿途经过少将第、登瀛家塾、松轩公祠、凤池公祠等古建筑,还有村里4个古码头,包括上铺码头、三沙码头、上新屋码头、大黄渡码头等。

玉水古驿道

玉水村古驿道位于梅江区城北镇,连接着梅州至江西,是粤东和江西商品流通运输的必经之路。古驿道以石砌为路基,用鹅卵石铺筑而成,路面宽约1.6米,绵延数公里,已历经风雨400多年。明末至民国数百年来,粤东客家地区的客家人把盐运到江西去卖,回来的时候又从江西把农作物带回来。

(叶子通整理)

 
 
下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