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客家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本版标题导航
第7版:客家
2022年12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缅怀大师“山歌汤”

笔者被汤明哲邀请登台一起对唱山歌。
汤明哲编著的山歌图书

□谢小康

山歌大师汤明哲走了,他的歌声却永远地留在了我的心中。

因打小就十分喜爱山歌和五句板(竹板歌),所以汤老师的大名是早有所闻的,他的歌声更是耳熟能详。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嘉应学院(原嘉应师专、嘉应大学)工作,与汤老师的相识和相知,正是结缘于他被邀请到嘉应大学举办“客家山歌研修班”——1998年10月,我们一见如故。

2003年,汤老师聘任为嘉应学院兼职教授,从此我们就有了更多接触的机会。2007年暑假,我带着几十名大学生党员到蕉岭华侨农场开展“三下乡”活动。按要求,其间要组织一场晚会,我便与学生们商量,把汤老师和他的几个徒弟请去演出。到了要演出的那一天,不知哪个学生向汤老师打小报告说:“我们的谢书记也会唱山歌!”于是,汤老师便郑重地对我说:“书记,晚会我们一起即兴对唱山歌,怎么样?”天呐,这可是“大件事”!虽说之前偶尔也会在学校举办的文艺晚会上给学生们亮亮嗓子,但要说与汤大师同台对唱山歌,心中还是忐忑的,我哪敢随便答应呀。汤老师见我有些为难,就用晚饭前十多分钟的时间,在饭桌上一口气写出8首晚上要对唱的山歌。开头一首便是——嘉大学子好榜样,来到蕉岭三下乡。书记登台来演出,山歌唱响华侨场。晚会自然是成功的,赢得现场观众的一片喝彩。

也许是汤老师认为我对山歌“有热情,还有点悟性”,后来我又有两次被他邀请登台一起对唱山歌。每一次与大师登台演唱,对我来说都是一次历练,更是一次鼓舞。可以说,我是汤老师的一个“编外”学生,在与他相处的十几二十年中,我感受到了大师对客家山歌的挚爱、对年轻人的厚爱、对梅州这片土地的热爱!

汤老师早在1990年就被梅州市政府授予“山歌大师”称号,2009年被文化部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梅州客家山歌代表性传承人。2010年,原文化部批准设立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截至目前,梅州共有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15项,其中国家级有7项,分别为客家山歌、广东汉剧、广东汉乐、五华提线木偶、埔寨火龙、席狮舞和竹板歌。日前,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果已顺利通过国家文旅部的验收,不日将公布新验收通过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

说到梅州的客家山歌传承人,大家自然忘不了“山歌汤”。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程系列丛书”之《走进传承人》,真情记录了汤老师的传承之路: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从工厂、社区、农村、景区到军营,汤老师的歌声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汤老师对客家文化的坚守精神,不求回报弘扬、传播客家山歌的行动,感动了很多学校领导,他带着歌声走进校园,用优美动情的“汤腔”在学校播下种子,这些种子在大家共同呵护下,如今已开花结果——梅江区黄遵宪纪念中学,因十多年坚持聘请汤老师为学生开设客家山歌特长班而获评“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汤老师走了,我们很不习惯,不是因为他走得急,毕竟他已90高寿;而是因为一时间恐怕很难找到像他那么痴迷的山歌老人。一年前我专门去他家探望过他,他还努力地回忆起我与他三次同台演出的情景。看得出来,他对山歌是不舍的,此时此刻,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会有一位高人赠予他“山歌不老”的牌匾了。阿姆肚里学唱歌,从此跳入山歌河。二十多次唱出国,山歌来做媒人婆——这首山歌是汤老师对自己一生与山歌结缘、与山歌终生作伴的咏唱!山歌唱了几十年,咬字清甜腔又圆。“汤腔”已经成一派,德艺双馨照人间。汤老师确实是个了不起的“山歌汤”!著名作家程贤章评价他是“五晓先生”(会唱、会弹、会写、会演、会教),我认为是恰如其分的。在我印象中,他出版和编印过不少山歌图书和教材,当然也有记录他传承活动的画册,每每这些都已成为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重要理论成果,并将激励和指导更多的客家人特别是山歌爱好者去实践和传承。

中华文化播五洲,千年嘉应竞风流。山歌非遗声名远,薪火相传耀客都。

汤大师,安息吧。

 
 
上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