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梅水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本版标题导航
第15版:梅水
2022年10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条光明路

◇刘青青

从梅江区曾龙岃路口沿018县道往杨文方向进来,城市的喧嚣渐渐被农村的烟火气取代。自2010年开始,这条通往单位的路我走了十来年。开始的时候特别不习惯,突然从繁华的城市,回到一个没有路灯、连气温都比城里低几摄氏度的乡下,落差不可谓不大。

没有路灯,也没有公交车,可想出行有多不方便。那个时候,闺蜜还是单身,我每天下班坐同事的车到梅城跟她一起住,第二天一早,她再开车送我上班。

过了两年,通了公交车,半小时一趟,但仍然没有路灯。只要超过晚上十点,我必然不敢走这条路。因为,单位所在地附近有个瘆人的地名——杀人坳。传说原本是个处决死刑犯的地方,偏僻而树木阴森。还有同事说,半夜曾经看见奇怪的白色影子飘来飘去……种种传说因为环境的衬托显得特别真实。

前两年开始,这条路开始整修,拓宽了路面、填补了坑洞、装上了路灯。到2021年中,修到了单位路口,修往了山里面的杨文、三村等地。路面宽了,视野也更加开阔,白日里有阳光,黑夜里有灯火。这一路的灯,像站岗的士兵守护着家园,一扫曾经瘆人的阴森,不仅照亮了人们回家的路,也温暖了人们疲惫的心。车马纷纷白昼同,万家灯火暖春风。

于是我常常与同事们结伴,披着晚霞的余晖去单位周围的新田村、上村、中村散步,再也不用害怕落日后陌生环境里无尽的阴森黑暗,不用担心在看不见的角落里猛然蹿出的土狗。三月里,漫山遍野的柚花开了,霞光笼罩着洁白的柚花,林间小路里弥漫着醉人的馨香;六月里,一大片的莲叶在微风中摇曳,荷花披着月色“莹莹发亮”。我们在竹林间听风的吟唱,看孩童与狗在乡野间追逐;去探访杨泰芳故居简义庐;在新建的村头公园露天KTV里放歌。散步的次数多了,便渐渐与当地的村民熟络起来。新田村那棵古树下长期摆着茶桌,晚饭后,旁边住的老伯铁定在树下泡茶,我们路过跟他打招呼,他便热情地倒茶,与我们畅谈新农村建设的人居环境。路过老阿姨的菜园子,看到满园挂着的西红柿,忍不住赞叹阿姨的勤劳,秋冬天气里露天栽种西红柿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呢!每天必吃西红柿,单位人称“西红柿小妹”的我,看到这满园红彤彤的果实,忍不住买上十几斤。这种农家新鲜的西红柿,在冬天常温里放上半个月完全没问题。

我们往018县道的更深处走去。虽然知道里面有杨文、塔下、三村等村落,但是,没有路灯之前,作为一个胆小怕黑的外地人,我是绝对不敢来这地方的。通了路灯、拓宽路面、修剪了遮天蔽日的树枝后,阴森恐怖的感觉就消失了。从单位往北,爬过一个小坡,很快就进入了杨文村的地盘。杨文村黄泥坑那个山坳的深处,隐藏着一座古民居温屋,修整得古香古色。即使在燥热的盛夏,来到这里,就顿觉凉快起来。人户不多,但房屋却修建得很是豪华,好几座大别墅散落在山坳里,是个避暑的好地方。古村落里,古民居、古树,仿佛是标准配置,人们因地制宜,参天的古树,就是天然的大伞,伞下安放着休憩的长椅、健身的器材,人们在它的怀抱里避暑纳凉。

杨文村有一片蔬菜种植基地,极目所望全是郁郁葱葱的蔬菜。据悉,基地占地约300亩,年产量约1000万斤,市值约2000万元。基地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辐射带动杨文村村民参与种植蔬菜,实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为村民们提供家门口的就业岗位。

友人小竹姑娘是三村村人,她载我回家摘柚子,参观她家的养猪场。我跟着她去喂猪,被她家那很凶很凶的老母猪吓得慌。幸好,这种惊吓很快就被摘柚子的快乐取代了。如果不是下班后跟着她回家,实在想象不到这个平日里披着一头大波浪卷发、画着精致妆容、蹬着一双高跟鞋的摩登女郎,居然是一位养殖专业户。此时她换了一身休闲的衣服,长发随意挽成髻,提着猪食就往猪场去。她告诉我,在政府的号召和推动下,人们靠山吃山,利用自身地理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和绿色农业。我看着那几百头的猪和成片的柚林,有些担心地问她,销路好吗?能全部卖出去吗?她扬了扬眉发出自信的笑声:“经过政府助农活动的大力宣传,梅州的柚子知名度大大提高,这些年柚子还在树上的时候,就被经销商预订了,有时我嫌经销商给的价格低,就在朋友圈卖,真正实现了今天在树上,明天在嘴里的美味!连云南都有客户找我买柚子呢!我用自家猪场的猪粪做有机肥,结的柚子特别好吃,所以年年都供不应求。猪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地瓜苗、地瓜等,这样喂养出来的猪肉质鲜美,早早就被预订了。”我看着眼前穿着朴素仍挡不住一身明艳、散发着自信光芒的朋友,心想:这岂止出得厅堂入得厨房啊,简直是乡村女企业家风范!

路通财通、科技兴农。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政府带领人民群众找到了破解018县道周边村落发展困境的新思路,使偏远山区的农民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干劲,这是一条绿色致富路,一条光明前进路。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