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客家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本版标题导航
第11版:客家
2022年10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境庐”与成濑温

梅江区攀桂坊“人境庐”牌匾
大埔县湖寮镇双坑村“人境庐”牌匾

□罗鑫

众所周知,在梅州有两座“人境庐”,一座位于大埔县湖寮镇双坑村,另一座位于梅江区攀桂坊。两座“人境庐”的主人,分别是何如璋和黄遵宪——大清国首任驻日公使及参赞。

“人境庐”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饮酒·其五》的首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意思是虽然把房屋建造在人多热闹的地方,但却不会受到世俗喧嚣的干扰,颇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意味。

认真对比一下这两座闹中取静的“人境庐”,我们会发现有不少差别。首先,何如璋的“人境庐”是用隶书写就的,没有落款;黄遵宪的“人境庐”是用楷书写就的,落款清晰可辨,而且还写上了建筑的年月——光绪十年仲春(即1884年农历二月)。

不过,要说两者最大的不同,莫过于“人”字。何如璋“人境庐”上的“人”字,比黄遵宪的多了三点。据说,这三点是黄遵宪要求加上去的,表示何如璋的年龄、官位、才识皆在其之上。

我们知道,古人以右为尊,两块“人境庐”的匾,都是从右至左写的,“人”字在最右边,“人”字的一捺则在“最右之右”,在“最右之右”的右边再加三点,以此表示对何如璋的崇敬,同时也可以看出黄遵宪的谦逊。此为其一。其二,从字体上说,楷书从隶书演变而来,将更加古老的字体用在何如璋身上,可见黄遵宪心思之细腻。

那么,这两块“人境庐”的匾额是否由黄遵宪亲笔书写呢?当然不是。因为黄遵宪的“人境庐”上清楚地写着“明治辛巳之初冬,日本大域成濑温书”。“明治”是日本的年号,辛巳年之初冬即1881年农历十月。至于“大域成濑温”,则是日本德川幕府至明治维新时期知名的书法家,其汉学修养相当深厚。

鉴于国内不少人对大域成濑温存在误解,最典型的便是误以为“大域”是他的姓,在此有必要对其生平作一下简单的介绍。首先,大域成濑温的本名是“成濑温”,“成濑”是姓,“温”是名,“大域”是号。成濑温在中日书法史上更多是以“成濑大域”的名字出现。

成濑温生于日本文政十年,卒于明治三十五年,换算成阳历就是1827年1月-1902年2月,他年长何如璋11岁、黄遵宪21岁。成濑温的故乡在现在的静冈县(日本的“县”相当于中国的“省”)挂川市日坂地区,旧属远江国佐野郡。成濑温从小被亲朋唤作“久太郎”,年长后他字曰“子直”。

令人意外的是,成濑温的书法启蒙老师竟然是他的外婆。明治维新以后,成濑温来到东京接受教育,师从安井息轩、芳野金陵、川田甕江等知名的儒派学者、汉学家。在安井息轩创办的私塾学习的时候,成濑温便展露出过人的书法天赋,常常为乃师代笔。1875年,成濑温进入宫廷工作。四年后,他奉明治天皇之命临摹王羲之的《集字圣教序》,荣获嘉奖,得到赏赐——明治天皇将“大楠公”楠木正成(日本南北朝时代历史名人,相当于关公一般的存在,被视作“武圣”,被封为“南木明神”)使用过的“尚方之砚”赐予成濑温。由是,成濑温别号“赐砚堂主人”。

何如璋、黄遵宪来日工作之际,成濑温已然是明治天皇麾下的文化红人,其社会地位之高,不言而喻。最典型的是,明治政府曾经命成濑温负责规范习字帖用字的工作,为文部省(相当于我国的教育部)纠正错别字。

那么,何如璋、黄遵宪与成濑温到底是怎样结识的呢?这恐怕与芳野金陵有很大的关系。如前面所述,芳野金陵是成濑温的老师,他曾于1878年4月21日和25日到访驻日公使馆,与黄遵宪、何如璋等人进行了两次深入的笔谈。其中,何如璋只参加了第二次笔谈,黄遵宪两次都参加了。芳野金陵和黄遵宪一见如故,相谈甚欢。芳野金陵与何如璋、黄遵宪等人的笔谈,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第二位拉近何如璋、黄遵宪与成濑温关系的重要人物应该是杨守敬。1880年,杨守敬作为随员到任驻日公使馆。是年,黄遵宪仍任参赞一职。杨守敬在国内以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目录版本学家、泉(钱)币学家等身份出名,在日本却以书法大家名震天下,其书法作品在当时的日本社会,用“一字千金”来形容亦不为过。

杨守敬和黄遵宪互相赏识、关系密切。所以当他出版《养浩堂诗集》之际,黄遵宪不仅为之作序,还对其中不少作品进行了认真的校对和修改——“养浩堂诗例言,仆细加校阅,遂至删易过多,乞宽容,而是正之为幸。诗序,仆乞杨醒吾书之。醒吾书法,胜吾百倍。今既书就,即以奉缴。光绪七年八月十九日,黄遵宪。”

黄遵宪在此提到说杨守敬的书法“胜吾百倍”,这固然是其自谦的表现,毕竟黄遵宪的书法也不是一般人的水平,但这确实也反映出杨守敬书法水平之高,得到公认。借用同样是历史地理学家熊会贞的话说,杨守敬的书法“直逼汉魏,盖世无双,一时名人莫不推崇。”

在推崇杨守敬墨宝的众多名流之中,除黄遵宪外,还有一位便是成濑温——按照今天通俗的话来说就是黄遵宪和成濑温都是杨守敬的“粉丝”。受杨守敬的影响,成濑温对以日下部鹤鸣、岩谷一六、松田雪柯以及中林梧竹为首的日本“六朝书法”进行了批判,否认其正统性并且和长三洲等一样开始倾向于颜体。

可以说,请书法大家赐墨宝是古代知识分子之间流行的传统,就像让杨守敬代写自己的序言一样,黄遵宪也让成濑温为其与何如璋题写“人境庐”的匾额。这么做的目的,其实还有外交层面的考量,在无形之中为两国友好埋下了一颗良好的种子,静待其在适当的时候生根发芽。毕竟,黄遵宪和何如璋不仅仅是优秀的诗人和学者,他们更是杰出的外交官,其身上始终肩负着朝廷重担以及对国家长远发展的考量。

 
 
下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