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程乡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本版标题导航
第15版:程乡
2022年10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再沉迷

□黄 维

上午手机一直响个不停。打开一看,全是微博的新消息。昨天发布的照片有200多条的点赞和评论,有一些欣喜,却也是意料之中。昨天去拍照的地方,是网红拍照打卡点,拍的照片几乎都能在社交平台上爆火,所以去打卡的人也非常多。为了选在人少的时候进去,我们还起了个大早,“长枪短炮”扛着去,咔嚓一通拍,然后各自坐下,开始修图,最后发布到社交平台上,收拾东西回家。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出游计划——玩,已经不是第一位了,能不能拍出好看的照片才是第一位的。甚至还出现了很多根本不能被称之为景点的“景点”,这些“景点”不同于我们常规理解的拍照胜地,它们的出现源于一种畸形观念的产生。

我们不妨回忆一下,自己上一次出去玩没有发朋友圈是什么时候的事了;上一次和朋友聚餐时没有拍菜品的照片又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

当下,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能在互联网展示自己,并且零成本分享,随手上传就能吸引大家的围观。然而慢慢地,人们发现照片是有角度的,它可以呈现出人们想要展现的那一面,于是大家开始追求眼球的快感。上传一些精心挑选过的照片,发布在自己的社交平台,试图营造出一种精致的假象,赚取他人的点赞和评论,从而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其实,当下很多年轻人是被互联网一分为二的——真实的自己和社交平台上的自己。真实生活也许再糟糕,社交平台上的状态也一定要是精致的;这个地方好不好玩不重要,照片是美的就行;这家餐厅的出品怎么样不要紧,能拍好看的照片就行。我们不再注重真实生活的感受,只在意自己呈现给别人的样子。和朋友们聚会,也是相对无言,各自玩着手机。聚会散后还能在社交平台发一句“今天和老朋友聚会真开心”,然后配上一张僵硬假笑的合照。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不再注意身边人的感受,甚至都不注意自己的感受,却只在意社交平台上别人的感受。那些本应该被我们用来记录生活的工具,如今,我们却成了它的“奴隶”。生活的一切,都围绕着它,企图用它来营造一种假象。

互联网上曾有一项调查:为什么人们渴望在社交平台被关注?有个回答是:被关注,被追捧的感觉会让人分泌多巴胺,从而产生愉悦感。然而这种愉悦感,不过是可悲的自欺欺人罢了。

那个在社交平台上被关注被追捧的,并不是真实的自己,人们喜欢的是那个被创造出来的“自己”。也许我们自己也喜欢这样的“自己”,才会创造这样一个人设。可是与其费心做一个假的自己,为什么不干脆朝着那个方向努力,让自己真的变成那样?

也许是因为孤独吧,我们都渴望被关注,渴望在这个世界留下一些东西,于是在社交平台创造了一个“自己”。可是那样的社交,不是真实的社交啊!人类是群居动物,我们相互抱团取暖,相互依偎,彼此慰藉,所以我们有了家人、朋友,他们给予的温暖,才是有温度、真实的。那些看过的风景,我们要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将那些画面印在脑海里,那些也是真实的,而不应该是社交媒体上的,几张被调了色的摆拍照片。

我亲爱的朋友们,请不要再沉迷网红点打卡了。有时间,可约上几个好朋友,选一个真正值得玩一趟的地方,抛下社交平台的一切,认认真真地去感受一次旅行,和好朋友促膝长谈。你会发现,这种真实触摸得到的存在,才能带来踏实感,那是社交平台的多少粉丝和点赞都换不来的。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