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本版标题导航
第8版:专题
2022年10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双医”家庭诠释的小家大爱
——记第四届“梅州市文明家庭”杨巧玲家庭
杨巧玲全家福。(受访者供)

●本报记者 陈思杰

疫情防控工作最需要的时候,夫妻俩挺身而出,共同奔赴抗疫一线,把家人的支持化作勇毅前行的力量;在家里,他们孝老爱亲,一家人崇尚文明、积极进取、互敬互爱,将小家庭的温情和力量传递给更多人。他们是兴宁市兴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长杨巧玲、兴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内科住院部主任杨艺。2020年,杨巧玲家庭被评为第四届“梅州市文明家庭”。

■恪尽职守

奔波疫情防控一线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夫妻俩经常是天还没亮就到岗上班,一直忙到深夜才休息。”谈起近两年的工作状态,作为“双医”家庭,杨巧玲直言可以用“忙碌”二字来概括。

杨巧玲、杨艺夫妻俩均为医务人员,他们爱岗敬业,此前也取得了副高职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期间,杨巧玲主要负责中心医院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她经常放弃休假,加班加点梳理各项工作流程,努力做好兴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疫情防控工作,确保了疫情期间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正常运行,保障了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谈起最困难的时候,杨巧玲回忆说,2020年疫情刚发生时,丈夫杨艺在接到通知的当晚便义无反顾启程,前往兴宁市的定点医院发热门诊支援,参与了兴宁市所有疑似病例筛查和诊断工作。那段时间,夫妻俩几乎两个月没有休息过。 当时为了避免交叉感染,杨艺下班了也不敢回家,杨巧玲也是隔几天才回家看看家中老人和小孩。

“都是医护人员,他做出要去支援的决定,我肯定全力支持。我只能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尽可能地照顾好家里的老人和小孩,才不会让他有后顾之忧。”杨巧玲告诉记者,当时女儿在外上大学,小儿子才1岁多,幸好有公公婆婆照料着孩子,才让夫妻二人能够安心地在防疫一线贡献力量。

如今,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夫妻俩仍然奔赴在第一线。杨巧玲告诉记者,他们坚持的动力来自于“家”这个温暖且强大的后盾,家人的支持、关心始终陪伴和温暖着他们,让他们能够更加坚定地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阐释共产党员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精神。

■孝亲养德

优良家风代代相传

完成一天的忙碌工作,下班后,杨巧玲换下医务工作服,做好清洁后,从兴宁城区赶回宁中镇古塘村的老家。她与婆婆一起择菜、淘米做饭,婆媳二人在忙着家务的同时相谈甚欢,其乐融融。为了让家中老人享受天伦之乐,杨巧玲与丈夫带着孩子从城区搬回老家居住,于是才有了这样一幕幸福和谐的场景。

夫妻俩都在城区工作,但要到郊区生活,其中的不便显而易见。“自从全家搬回老家居住后,可以明显感觉到老人家变得更加开心了,而且小孩能够得到他们的照看,交通等方面的不便利就变得没那么重要了。”杨巧玲谈起为何会下决心回老家居住,说出了另一个重要原因:几年前,婆婆患上了急性白血病,夫妻俩凭借着长期积累的医务工作经验,与家人一起悉心照顾她,支持鼓励她积极接受治疗,杨艺更是捐出血小板抢救母亲。这次家中老人生病让他们突然意识到,父母年事已高,陪伴在他们身边其实很重要。

在家人的支持下,婆婆终于战胜病魔,夫妻俩仍然每天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老人饮食起居。“同时老人也悉心帮忙照顾孩子,做好家庭后勤工作,还时常叮嘱我们安心工作。”杨巧玲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家中两位老人善良朴实,经常教导晚辈做人做事的道理。在家庭的熏陶下,他们的孩子同样善良、孝顺,让优良家风代代相传。“我认为自己只是做了分内事,作为文明家庭,我们会一直用正能量带动更多家庭,为建设和谐文明、美满幸福的社会这个‘大家庭’贡献力量。”杨巧玲说。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