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本版标题导航
第10版:关注
2022年6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广福船灯的发展变迁

2022年,广福船灯被列入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为广福船灯表演。(蕉岭县文化馆供图)

编者按

蕉岭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承载着客家人的记忆,蕴含着客家人独特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风俗习惯,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梅州打造文化名城的瑰宝。截至目前,蕉岭县共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8项,现存各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5人。本报即日起推出“蕉岭非遗风采”系列报道,多视角展示蕉岭非遗的独特魅力。敬请垂注。

●本报记者 丘 琼

见习记者 肖梦婷

特约记者 廖静宜 汪敬淼

丘林强

“藏在船舱内的挑船者需要用一块布条系于船内前后对角处并搭在两肩,双手抓紧船的前后横档的另一对角处来操纵彩船。你看,便是这样摆动……”年逾古稀的张祥丰是广福船灯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从事船灯表演已有30多年。但聊起表演,老人家依旧充满激情,边讲解还边示范。

船在岸上行,人在船中舞。广福船灯作为蕉岭县独具特色、影响深远的民间舞蹈艺术,集歌、舞、乐于一体,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近年来,当地持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力度,通过提升宣传广度,加强传习场所建设,开展广福船灯进校园、进乡村活动等举措,让非遗走进群众生活并迸发新活力。2022年,广福船灯被列入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坚守传承 不负热爱

“相传,楚汉相争时,汉王刘邦被困彭城,危难之际,被一渔家老船公和孙女藏在船舱内,爷孙俩唱着渔歌,打起花鼓,迷惑楚兵,救了刘邦。为报救命之恩,刘邦为老船公赐匾‘渔家乐’。后人为颂扬老船公,便在元宵节舞起船灯,庆丰收、唱太平。表演一般由4人完成,其中1人操纵彩船,其他3人分别饰演船公、船妹、船郎。”张祥丰告诉记者,明清时期,船灯舞盛行于闽西、粤北、赣南等地。清光绪年间,福建省武平县的船灯艺人林景友到广福镇收徒,此后“广福船灯”发展迅速,并形成自身特色,在蕉岭流传了100多年,历经8代传人。

和许多传统文化艺术一样,广福船灯现今也因为有技术难度和传承人年龄偏大,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但张祥丰凭着热爱,在广福船灯几近失传的时候毅然挑起传承重担。“这是一项群众喜闻乐见的舞蹈艺术,我不希望它失传,我将尽我所能把它发扬光大。” 张祥丰说,他最近新收了几名弟子,近期还将开展广福船灯进校园活动,培养更多的广福船灯爱好者。

“一开始,我被文化下乡的船灯表演吸引,便兴起学习的兴趣,没想到难度还挺大。”广福镇居民黄运兰是张祥丰新收的弟子之一。据她介绍,在表演队里,有搬运工,有普通村民,有时候还要自己动手制作道具,十分不容易。但纵有百般困难,诸多船灯表演爱好者都如张祥丰一般坚持了下来。“因为我们都是发自内心地热爱这门艺术,想要用自己的力量将其传承发扬下去。” 黄运兰说。

与时俱进 迸发活力

张祥丰认为,非遗项目的流传除了靠人,其本身也得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我经常会跟福建、江西等地的船灯表演者进行技艺交流。结合我们船灯曲调精髓和客家山歌小调,我创作了新曲《世界寿乡·美丽蕉岭》,并在原来船灯落地花鼓的基础上增加了扇子舞和鲤鱼灯舞。”张祥丰说。

“观众看完表演后还会与我们讨论现在的表演与之前表演的区别,说出他们的看法,我们便会根据观众的意见进行改进,力争让更多的人喜欢广福船灯!” 张祥丰拿出往昔下乡表演的照片向记者展示道。

活化传承,让古老的船灯表演艺术历久弥新,而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则让这项“非遗”散发出绚丽光彩。据蕉岭县文化馆馆长陈桂峰介绍,一直以来,蕉岭县重视和支持广福船灯的传承和发展,专门成立工作小组全力搜集、整理、编撰资料。同时,县文化部门积极将船灯舞改编成乡土教材,走进校园,让年轻一代了解广福船灯舞,并拨出专项资金给船灯队,支持该项艺术传承发展。

“接下来,我们将抓住机会,以广福船灯成功申报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契机,计划引进市场化运作机制,将其打造成蕉岭旅游表演的代表性项目,以更好地促进广福船灯的良性传承,使之发展壮大。”陈桂峰说。

 
 
下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