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本版标题导航
第8版:专题
2022年6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32个全国土地日——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
高水平保护高效率利用自然资源 努力助推红色苏区实现绿色发展

大美梅州,美在自然。看,一江两岸绿水青山;品,空气清新沁人心脾;赏,休闲绿地繁花似锦。行走在梅州的城乡之间,风景这边独好。

生态保护规划完善升级,国土空间布局不断优化,自然生态得到有效保护,美丽城乡建设全域推进,产业绿色转型不断深化,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提升……当前,梅州用可喜的成绩迎接第32个全国土地日。

这背后,是我市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紧紧围绕省建设高水平保护高效率利用“双高”示范省的工作部署,立足生态发展区定位,狠抓发展是第一要务,全力为我市实体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提供坚实有力的自然资源保障。

土地跟着项目走

市第八次党代会描绘了未来五年发展蓝图,吹响了推动梅州苏区加快振兴、共同富裕的奋进号角。

园区建起来,企业多起来,实体经济强起来……着手梳理粤闽赣先行试验区规划用地情况,我市将结余的106亩水田指标用于国际无水港等重大平台及乡村振兴、产业园区、城市基础设施等项目,并于4月初向省厅申请预支1000亩周转用地指标用于梅县铜箔基地等项目,坚决落实把自然资源优先配置在“打粮食”的实体经济上。

企业项目建设、园区建设用地有保障,是否意味着土地就可以随便用呢?并不是。

在用地供应方面, 今年以来全市供应国有建设用地54宗1806.05亩、价款3.6亿元。其中在实体经济(工业类、产业类)项目用地服务保障方面,全市供应土地22宗1397.38亩、价款2.59亿元,有力助推实体经济项目的落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蓝图既定,谋定后动。下半年,梅州市自然资源局将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集中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要素精准保障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全面落实不低于50%的市级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用于产业项目,土地供应计划中60%以上的经营性用地用于实体经济发展。

重任在肩,惟勤惟行,今后五年是梅州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战略机遇期。面对越来越大的发展需求,梅州市自然资源局“以亩产论英雄”,通过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提升质量,大力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将高质量发展成果写在梅州大地上。  

寸土用在刀刃上

初夏时节,走进梅州乡镇,依然是花开绿意浓,沿途屋舍俨然,街道干净整洁,栽着农作物的乡间田野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在梅州大地上徐徐展开。

今年以来,梅州市自然资源局以土地集约节约为导向,推进完善村庄规划。丰顺县汤西镇大罗村、兴宁市大坪镇试点片(潭坑村、坪联村、坪光村、金坑村、长坑村)、梅县区水车镇新湖村已列为全省村庄规划优化提升第一批试点。已选择梅县、梅江的两个镇村优化空间布局尤其是基本农田的布局,将空心村、闲散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等集约起来,实行多村连片统筹谋划集中的乡村产业发展用地和村民合理住房用地。

为确保每一份资源都用在刀刃上。接下来,梅州市自然资源局将高效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开展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界定各类自然资源资产的产权主体,不断完善自然资源高效利用制度。积极推动我市绿色矿业高质量发展。坚定节约集约利用自然资源的理念,加快推进城乡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利用工作。

制度当好“紧箍咒”

丰收时节,走进梅州各大水稻基地,智能农机来往穿梭,哒哒作响。千亩田野间,金黄一片,微风拂过,泛起层层金浪。这两年,梅州不少乡村里的“小田”逐渐变“大田”。原来零散的耕地集中为大地块,机械可以跑了,耕地质量也提高了。千亩稻田迎来了大丰收,农田能连起片来,得益于梅州市自然资源局的多措并举。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守牢耕地红线、改善耕地质量是关键。梅州充分把制度当好“紧箍咒”,做细做实耕地保护“文章”。

首先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各级政府层层签订耕地保护“军令状”。同时,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严格保护耕地,做好卫片执法工作,对于违法占用耕地行为做到零容忍,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

其次,在做好耕地节流的同时,也同步做好垦造水田等耕地开源工作,“变不可能为可能”,已完成1.9万亩历史垦造水田欠账任务,并通过不实补充耕地整改挽回了4434亩耕地指标。我市从部分县无耕地指标可用,全市无水田指标可用,变成现有耕地指标25168亩,水田指标240亩。并且,通过垦造水田“挣”指标,在上一轮垦造水田方面,我市已形成指标项目227个,面积19195亩;在新一轮垦造水田方面,市级集中垦造任务已完成立项面积8354亩,占市级任务总数的93%。后期种植管护方面,41个出具水稻种植保证书项目均已落实种植。

“高水平保护自然资源,坚决守住耕地红线”——这是梅州市自然资源局给出的承诺。未来,梅州市将继续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强化耕地用途管制,落实耕地“进出平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同时,坚持自然资源新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守护好梅州的绿水青山。

图片由市自然资源局提供

 
 
下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