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凌风
3上一版
本版标题导航
第12版:凌风
2022年5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周溪谢枢泗 一株宝树万家春

谢枢泗故居

谢枢泗出生于梅江区周溪粤州祖堂老谢屋,是有“小曼谷”之美誉的泰国第三大城市合艾市开埠者。一生荣获泰国皇家各类勋章30多枚,为泰国华侨第一人。可以说,合艾市的发展史,既是他个人的开埠创业史,也是华侨与侨居国人民同生存、共繁荣的真实写照。

我们知道罗芳伯在18-19世纪的东南亚建立了亚洲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叫兰芳共和国,却很少有人知道,在梅江区东郊百岁山脚下有一座周溪粤州祖堂老谢屋,诞生了一位泰国第三大城市泰南重镇合艾市的开埠功臣,被誉为“合艾之父”、泰国华侨第一人,先后在泰国捐巨资兴办21项公益事业的谢枢泗。他在晚年还特别嘱咐后代要回乡寻根不忘家乡。

泰国华侨第一人

泰南重镇开埠功臣

初春的周溪河畔,繁花盛放,我与好友谢思忠造访位于梅江区金山办事处周溪粤州祖堂老谢屋,他的外婆是谢枢泗前辈的侄女。据查证,谢枢泗1886年出生,其父谢舜龄、母亲林宽姑,是自耕农兼营小杂货店。谢枢泗兄弟姐妹六人,他排行第四,原名枢曾,又名枢泗。

据《梅州市华侨志》,谢枢泗自幼从身为教师的祖父谢云舫处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年少时在蕉岭县新埔墟协助其父经商。明末清初,许多客家人背井离乡,坐船辗转潮州、汕头,闯世界、下南洋,漂洋过海。1904年,19岁的谢枢泗乘船到泰国曼谷,在其祖父的门生杨乡秀开设的“德兴泰”酒行任职。不久,辞职自立。1909年,泰王下令续建铁路自碧武里府延至泰国最南端,谢枢泗担任承包铁路工程公司监工及交通事务经理。

1910年,谢枢泗承包挖掘隧道工程,亲自监督施工,排除万难,如期完成各种工程任务。众所周知,梅州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客家华侨分布在世界各地,“有海水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华侨心系故土,造福桑梓。梅州能有今天欣欣向荣的局面就是与梅州客家华侨的巨大贡献分不开的。许多人的印象,华侨衣锦还乡,捐钱捐物,在家乡盖大房子很风光,但实际上,他们在异国他乡,是通过血汗拼搏才取得的成就。

海外华侨吃苦耐劳,不怕苦不怕累,开始时多为种烟、割橡胶、烧炭、当裁缝、鞋匠、铁匠等手工业工人,有些则是小杂货店、洋货店、小五金店店员等,不断努力,不断超越自我。1915年,谢枢泗在地处铁路终端的合艾村购得大片荒原,兴建商店、市场和火车站,开发锡矿场和橡胶种植园,建设3条以谢枢泗命名的街道,还开辟、修建街道和公路干线34条、横街24条。

勤劳节俭、富有开拓精神的客家华侨,在海外通过双手闯出一番天地。谢枢泗在工余之时前往合艾等地探寻矿藏,他为探寻矿藏,费尽一生心血,直至成功。今天他的子孙仍在海外继承他的事业。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南洋有句谚语:“客家人开埠,广府人旺埠,潮汕人占埠。”这是对吃苦耐劳的客家人的一种褒扬。我们知道,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的开埠者是广东惠州的客家人叶亚来,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兰芳共和国的缔造者和印尼婆罗洲开发的重要贡献者为梅县人罗芳伯,还有开发马来西亚槟榔屿的广东大埔客家人张理,开发马来西亚怡保的广东平远客家人姚德胜等。客家人只要足迹所到之处,就能生根开花结果,就能把自家的文化传统在异国他乡传播。

经过不断的努力开拓,谢枢泗事业有成后热心公益。他先后献地或捐资兴建的有合艾市政厅、合艾中专学校、合艾医院以及体育场、中华慈善院、公共墓地等。真正做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据资料,从1917年开始,由谢枢泗设计蓝图及捐献土地开辟之马路,计有谢枢泗一路至三路、宜发颂鹄横街及芝兰纳路等39条。此外,他还捐献14莱(注:“莱”为泰国土地面积单位)地予合艾市政府兴建芝兰纳宽运动场,捐献土地4莱半建筑合艾市政府医院,捐献一部分土地建筑中学。当地政府向他购得土地建造火车站。政府官员邀请他参加会议,给新火车站命名,他主张新站为“合艾火车站”,合艾地名从此确立。

据《梅县当代人物》,1924年9月1日,当地举行隆重仪式,庆祝由谢枢泗开创并亲自设计蓝图建设的“合艾”哒叻以及合艾火车站的落成揭幕。合艾哒叻开始变成商业中心。为表彰谢氏开辟、发展合艾市的功绩,1929年,泰国七世皇陛下鉴于他的坚毅卓绝,特诰封他为“坤宜发真纳宽”男爵,并御赐勋章。

谢枢泗对社会慈善公益尤为热忱,贡献显著。正如学者所说,合艾市的发展史,既是谢枢泗个人的开荒创业史,也是华侨与侨居国人民同生存、共繁荣的真实写照。谢枢泗逝世后,泰国九世皇陛下御赐圣土,合艾侨团联合会挽以联曰:合艾看繁荣,十里名城双手创;市民讴枢德,一株宝树万家春。合艾市政府为纪念他开埠的功绩,在泰国“芝兰纳宽”运动场竖立起他的全身铜像,就是对他的敬仰。

年高德劭

故居体现客侨文化

历史悠悠,文化永存。谢枢泗生于客家梅州,创业于泰国,造福于当地。客家民谚“断家不断屋”。据《中国城市 ·梅县地区》载,仅梅县(含梅江区)就有华侨53万人。客家人迁徙南洋是他们走向世界的起点,谢枢泗在年幼深受客家传统文化的教育,然后一条裤带下南洋,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先进的科学技术带到了国外,利用自己学到的手艺,解决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需要,成功后回报社会,捐资办学修路等。

百年云烟已消逝,但奋斗之路仍清晰可辨,也印证浓浓的客家华侨精神,虽远隔故土千万里,但饮水思源的客家人从没忘记把“祖宗言”代代传承,他们把崇文重教的传统带到了住在国,影响了当地的教育,并通过多种形式促进了当地文化事业的发展。祖祖辈辈给他们留下的不仅仅是家,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的寄托。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想起家乡,总会忆起故乡,想起等待归来的亲人。家中的房屋,是我们安身立命的地方,更是情感的归属,落叶归根之处。

春日的阳光正好,我们在周溪谢屋流连,目前村里把老屋改造为文化活动室,里面有祖堂的介绍。这是一座坐北向南,为三堂四横一围,近70个房间,门口有池塘、禾坪,独特的建筑,虽经风雨洗礼,布满岁月的痕迹, 然而它的每一处造型、每一个角落,蕴含客家传统文化气息。

据谢氏家谱记载,谢氏始祖申伯在周朝周宣王时,以功封于谢邑,其后乃以邑为姓。谢氏世代传至第七十代为福建宁化县谢朴六,是南宋进士,后来参加文天祥抗元义军。南宋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随文天祥部队攻打占领广东梅州的元军,于第二年任梅州尉令。从此,谢朴六就在梅州创立家业,传宗接代,为谢氏梅州开基祖。谢朴六世系传到谢枢泗为第二十一代。谢氏粤州公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来梅县周溪卢府私塾教书,后娶卢氏为妻,岳父任京官,祖业交由其继承,故有周溪谢氏粤州祖堂之称。

参观祖堂,感叹这里人才济济,有科举名流,各种军政商教英才、少将等。谢枢泗先贤的儿子谢其昌担任合艾市市长、议长,他遵循父训,在中国改革开放后曾十次率领泰国谢氏宗亲总会和世界谢氏宗亲会寻根问祖,追本溯源;他的侄子谢有章,担任合艾市谢氏宗亲会会长,爱国爱乡,热心捐款修祖屋、扩建故乡民新学校、建立奖学金等。我们在老屋还可以看到文魁、武魁的牌匾,大屋正厅上方挂鎏金“年高德劭”牌匾,化胎上有鹅卵石,围龙后有风围树,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是典型的客家民居建筑风格,对研究明代客家建筑风格、居民生产生活、迁徙历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谢枢泗年少离家,在异国他乡打拼,在取得卓越成就后积极捐资办学,造福社会,是华侨文化杰出的体现;粤州祖堂周溪老谢屋建于公元1558年,自大明万历九年开基,已有400多年历史,人才辈出,是典型的客家建筑。梅州是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之一,是客家人南迁的最后落脚点和衍播四海的主要出发地,与赣南、闽西等并称闽粤赣边区客家大本营,是全世界客家华侨的重要祖籍地和精神家园,被称为“世界客都”,作为侨乡,梅州通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优化基础设施,文旅融合,盘活华侨文化,挖掘华侨爱国爱乡事迹,打造成优质人文资源,这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也正是“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的最好体现。

悠悠客韵,薪火传承,挖掘客侨文化,传扬客家精神,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工作。这里祝愿周溪粤州祖堂焕发生机,成为梅州宣传客家文化和华侨文化、保护传承历史文化、留住乡愁记忆的又一网红打卡地。

参考资料:《梅州市华侨志》《谢氏族谱》,谢思忠提供部分资料。

文图/赖俊权

 
 
下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