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中国·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本版标题导航
第2版:中国·时评
2022年1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引进人才需办好“关键小事”

■ 禺 安

日前,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在梅城召开,从强化认识、“引育用留”、党管人才等方面对梅州人才发展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擘画了全方位引才育才聚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的恢弘蓝图。这既是一份“动员令”,更是一个“招贤榜”。

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是强市建设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也是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支撑。特别是对于正致力壮大实体经济、加快苏区振兴的梅州来说,面临科技创新能力较弱、人才吸引力不强、部分干部奋进意识不强等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全力招才引智,激发人才对撬动梅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至关重要。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引进人才,要从大处着眼,在政策、机制、资金等宏观方面加以把控。梅州地处粤北,面对大城市人才“虹吸效应”和周边城市“近水楼台”的人才竞争,如何破局?除了实施人才新政“20条”、博士人才引进“黄金八条”、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青梅计划”等政策加持,还应积极抓住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双区”“两个合作区”建设带来的机遇,深化大院大所对接合作,积极承接人才资源外溢辐射。与此同时,要打好感情牌,实施乡贤回乡创业兴业工程,大力发展“校友经济”“同乡经济”,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引进人才,还要从小处着手,办好人才引育用留的“关键小事”。要全方位关注人才的“身心灵”健康发展。通过拓宽“绿色通道”服务功能和政策优惠,无缝对接引进人才的住、食、行、医、教等方面需求,让人才有充分的归属感;通过企事业单位选才双向选择,避免大材小用、错配乱用、弃之不用,精准发挥人才的专业才能,“英雄有用武之地”, 让人才有充分的价值感;通过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激励体系,破除管字当头的“官本位”、行政化传统思维,破除“唯论文”“唯学历”“唯奖项”“唯帽子”等倾向,积极为人才松绑,扩宽其成长空间,让人才有充分的获得感。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没有人才的大集聚就没有城市的大发展。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起来,把他们的才华和能量充分释放出来,切实为推动梅州苏区加快振兴、共同富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上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