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文化公园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本版标题导航
第7版:文化公园
2022年7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明朝称猪 为“肥肥”
□刘中才

封建社会,尊贵卑贱等级森严,普通老百姓非但要在穿衣打扮上遵守礼规,就连取名选字也必须合乎礼制,也就是所谓的避讳。

明朝时,避讳一事就更加上纲上线。因为明朝是朱家的天下,“朱”与“猪”谐音,而猪又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家畜,农户家中一般都会养几头猪,各地街市的肉食区几乎每天也有猪肉售卖,因此猪被提起的频率就很高,稍有不慎就会说出养猪、喂猪、杀猪之类的词汇,倘若被官差听到或是被传进朱家皇室的耳中,很有可能会招来杀头之祸。

不过这个问题并没有难倒聪明智慧的明朝百姓。在汉语中,一件事物往往会有多种不同表达方式,比如猪,除了常见的叫法,还可以称为“豕”或者“彘”。因此,官方在发文时,通常以“豕”或者“彘”来指代猪。

可无论是“豕”还是“彘”,都是书面用语,听起来文雅但不够实用,身在农村的老百姓不太可能说喂豕或者杀彘。为此,明朝坊间人士又一次脑洞大开,他们根据猪的外在形态和行为举止,把猪的口语表达进一步形象化,称为“肥肥”。

猪在饥饿的时候总是会发出哼哼唧唧的叫声,而且声音此起彼伏,隔着很远就能听见,于是,明朝老百姓借助猪叫这一特点,在“肥肥”的基础上又给猪增加了一个传神的名字,叫“万里哼”。

由此,每每有人需要杀猪、买猪肉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地说杀一头“万里哼”,或者买一块“肥肥”吧。

 
 
上一篇  
 
关闭